顯示具有 企管或膁錢之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企管或膁錢之道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
嚴酷考驗,培養領導人才


EMBA雜誌編輯部/文
領導能力的培育需要仰賴經驗歷練,但是,大多數公司採行的做法,卻是透過職涯階梯的模式。埃森哲顧問公司(Accenture Institute)資深顧問湯瑪斯(Robert J. Thomas)在最近一期的「史隆管理評論」中指出,要培育出真正傑出的領導人,企業應該刻意安排他們接受嚴酷考驗的歷練。
領導能力的培育需要仰賴經驗歷練,但是,大多數公司採行的做法,卻是透過職涯階梯的模式,很少對人才提供如何從經驗中學習的指導。埃森哲顧問公司(Accenture Institute)資深顧問湯瑪斯(Robert J. Thomas)在最近一期的「史隆管理評論」中指出,要培育出真正傑出的領導人,企業應該刻意安排他們接受嚴酷考驗的歷練。摩門教的傳教工作制度就值得借鏡。摩門教年輕教徒的海外傳教工作,可相比於企業主管被派往海外的工作,進入一個環境、文化、社會民情、制度不同的環境從事新工作,這是嚴酷考驗的其中一種。但是,摩門教採取非常嚴謹的態度,例如,傳教士前往每個國家之前,都必須接受密集訓練,包括學習語言與文化等技巧、學習如何解讀與研判情況、如何判斷交談對方的真誠度、如何化解衝突、如何和傳教士同伴維持關係等等。傳教工作其實非常艱辛,得面臨種種考驗,例如,上門造訪時,一再遭到拒絕,甚至難堪對待,傳教士必須學會如何快速排解沮喪心情。所以,我們總是看到傳教士以兩人搭檔方式執行傳教工作,其中一人是較資深者,隨時提供指導與支持。通常,較資深者比另一人更早來到當地傳教,他和新搭檔有幾個月的相處,這是一種特別設計的銜接制度,利用兩人任期重疊的幾個月,幫助新搭檔適應。在結束傳教工作返國後,教會除了舉辦歡迎會,也會輔導傳教士的家人給予歷經重大改變的他們時間和空間,讓他們重新調整適應家鄉環境。返國的傳教士恢復他們原有的生活,但他們多半會參與傳教士訓練的工作,傳授他們的經驗與心得,幫助培育下一代領導者。因此,湯瑪斯建議企業:■刻意設計嚴酷考驗,或是把核心活動轉化為兼具培育領導人才的實戰舞台。但企業必須很清楚,到底期望潛力領導者從嚴酷考驗中學習什麼、建立什麼領導特質、技巧與能力。■在指派潛力領導者擔任嚴酷考驗的工作之前,應該協助他們做好準備。■在嚴酷考驗的過程中,提供支援。經驗豐富的同伴或上司應密切觀察,在必要時提出指導、意見或鼓勵。■設計經驗分享制度,讓歷經嚴酷考驗者分享他們的心得。
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2期(2008年6月出版)

簡報不要這樣做!


EMBA雜誌編輯部/文
不管是進行簡報或演說,常常會聽到有人給予這樣的建議:第一步,告訴聽眾你準備要說什麼;第二步,告訴聽眾你要說的;第三步,告訴聽眾你已經說了什麼。
不管是進行簡報或演說,常常會聽到有人給予這樣的建議:第一步,告訴聽眾你準備要說什麼;第二步,告訴聽眾你要說的;第三步,告訴聽眾你已經說了什麼。溝通訓練顧問溫沙(John Windsor)表示,這個最常聽到的建議,可能也是最不好的建議。溫沙於「銷售與行銷管理雜誌」(Sales & Marketing Management Magazine)上指出,這個三步驟做法的好處是,講者從一開始就幫聽眾搭好舞台,聽眾很清楚簡報的主題和大綱,而且之後講者不斷重複簡報重點,也可以加深聽眾的印象。但是,這個做法的壞處卻更多。因為如果講者只是不斷地告訴聽眾事情,簡報會變成單向溝通。講者一直說,不代表聽眾就會聽,也不代表他們就會思考及吸收。比較有效的簡報應該是對話式的,讓聽眾也能參與,而不只是講者想要告訴他們什麼。另外,這個三步驟做法把講者的位置抬得太高,是講者在教導聽眾應該想什麼、做什麼。其實,簡報進行的時候,聽眾可能早已有了各式各樣的想法,甚至根本不同意講者的看法,不管講者再如何重複,也沒有效果,還不如提早邀請聽眾提問,大家一起進行討論。既然這個三步驟做法的缺點多於優點,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做法呢?溫沙建議了一個同樣是三步驟的替代做法。第一步,一開始就告訴聽眾,為什麼簡報內容對他們有用,以及為什麼他們會感興趣。從簡報的第一個字與第一張投影片開始,講者就以聽眾的需求、興趣和目標為重點。相較於「今天我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,跟你們介紹我們公司,以及我們最近所推出的新產品」的開場白,「今天我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,跟你們討論你們的問題可能可以如何解決」的開場白,聽眾會比較願意注意聽。第二步,幫聽眾畫出一幅遠景。也就是,聽完簡報之後,他們的問題會如何獲得改善,或者,他們目前的情況會如何變得更好。這幅遠景越生動豐富越好。講者可以善用比喻,讓聽眾更能了解簡報重點。這樣做往往比不斷重複說明的效果更好。聽眾聽完之後,甚至可以重複說給別人聽,延伸簡報的影響力。第三步,給予聽眾強有力的理由回應簡報內容。每個簡報都有一個希望達成的特定目標,可能是說服客戶買下公司產品,也可能是爭取老闆對提案支持。這是講者之所以要做簡報的最終目的。把最終目的講得簡單又有道理,聽眾就比較可能會照著去做。進行簡報或演說時,盡量以雙向取代單向溝通,以故事取代一般說明。 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1期(2008年5月出版)

越努力,就越幸運

EMBA雜誌編輯部/文
仔細看企業家談話,當被問到成功的原因時,很多人都回答:「其實當初我很幸運。」這個成功的常見原因,卻偏偏是商學院無法教授的一堂課。
仔細看企業家談話,當被問到成功的原因時,很多人都回答:「其實當初我很幸運。」這個成功的常見原因,卻偏偏是商學院無法教授的一堂課。其他主管有可能複製這種幸運因子嗎?今日管理雜誌(Management Today)指出,雖然運氣聽來可遇不可求,但是事實上,好運並非完全不在個人掌控之中。換句話時,一個人是可以透過一些努力,讓自己變得更幸運的。比爾蓋茲也曾說過,他之所以能有後來的成就,是因為他很幸運。如果不是由他的父母生養長大,如果不是小時候就認識後來的合夥人艾倫(Paul Allen),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蓋茲。話雖這麼說,但是大多數的專家認為,這兩件事只是蓋茲的機會,他抓住並且善用了它們,才造就了他的成功。如果把另一個人放在他的位子上,也擁有相同的機會,不見得就能有相同的結果。因此,光說蓋茲幸運並不完整,他的想法與才能同樣是成功的關鍵。英國護膚產品公司Ren Skincare的創辦人巴克(Antony Buck)表示,所謂的幸運,往往是一個人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的結果。其他人並沒有準備好要那樣做。因此,這個人看起來好像比別人幸運。實際上,他的成功來自他對環境的反應跟別人不同。如果一個人在某場活動中認識了一位好客戶,別人會認為他很幸運,然而那是他努力的結果。他必須先走出去,才有在活動中認識客戶的機會。一個人的際遇,跟他是怎樣的人息息相關。巴克建議,如果一個人成功是因為「在對的時機剛好出現在對的地方」,那麼何不多把自己放在新環境中,增加即時出現在對的地方的機會。套句南非高爾夫球神普雷爾(Gary Player)的名言:「我練習得越努力,我就越幸運。」他在比賽中的一桿進洞,乍看之下很幸運,但卻是他無數次揮汗練習,沒有辦法一桿進洞所累積出來的成果。今日管理雜誌整理出,能讓自己變幸運的幾個做法,包括要求自己無論是思考或行動,都採取放鬆與開放的心態,以打破習慣。從今天開始,改變上班的開車路線、不要老跟一樣的同事共進午餐。新經驗會打開新的幸運之門。此外,用心經營自己的人際網路,坐在會議室角落的那個陌生人,可能就是最適合協助自己執行新專案的部屬,但是你必須先跟他說話,才能發現這件事。時時提醒自己要願意冒些風險,船隻停放在港灣裡當然最安全,但這並不是建造船隻的目的。總而言之,幸運之神只向看見祂的人招手。 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2期(2008年6月出版)

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

商人始祖-范蠡(續)



  • 佯狂癲癡:楚國狂人遇知音

相傳也性情倜儻不俗,佯狂癲癡,甚至裝瘋賣傻,不為鄉人所識。瘋瘋癲癲,行為怪異,被人稱為楚國狂人。文種卻說;一個人有才能,必假裝瘋狂來掩蓋其賢德。



  • 貴如糞土,賤出如金玉:齊國墾荒,陶地致富
商品價格的漲跌不是無限度的,上漲到一定限度就會下跌,下跌到一定限度就會上漲。商品高時,就要盡快把手頭商品像糞土一樣毫不吝惜的拋售出去;商品價格下跌時,要把它看作珠玉一樣,大量收購進來。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。



  • 時斷智斷相結合:范蠡盧氏收山貨

瞭解到當地盛產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類皮毛食藥材等等土特產品,但是農民缺少食鹽葛麻布衣日常用品等。范蠡覺得做生意的好機會來了。



  • 世事洞明:范蠡不悲子喪

范蠡的長子把弟弟的屍運回家的時候,全家除陶朱公之外,都很悲傷。陶朱公說:我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的。他不是不愛他的弟弟,而是他愛金錢了。



  • 大勝靠德:富好行其德的陶朱公

范蠡經商受人稱讚,是因為他富好行其德,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,又一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,即把財富分給窮人及較疏遠的兄弟,不為金錢所累。

錢都是這樣賺來的 鞏家輝編著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

商人始祖-范蠡


蠡(西元前536~西元前448),字少伯,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,軍事家和商人。楚國宛(今河南省南陽市)三戶人。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,年輕時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,非貴族不得入仕,而與楚宛令文種一起投奔越國,他輔助王勾憤發圖強,滅吳興越,建立了不世功業。

蠡在哲學,政治,軍事,經濟,外交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。他助越王勾踐滅吳後,功成身退,辤官至陶,以經商聞名天下,十九年中三政千金,富甲一方,人稱陶朱公。


蠡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商業之祖,製陶製鹽業的先師,度量衡桿秤的發明者。他創立了商業運籌學,價格學及循環論等關於經商的理論,在以後的二千多年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
出處:錢都是這樣賺來的 鞏家輝編著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